南亚的地形特征是什么?

南亚地形特征北部为高大山脉,中部为平原,南部为低矮、破碎、古老的高原。另外,南亚以印度洋板块为主体,从海平面升起成为南亚次大陆及兴都库什地区。高原与海岸平原之间为东高止山脉和西高止山脉。

南亚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地、中部为大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和东西两侧的海岸平原。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地 平均海拔超出6,000米,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14座。

南亚地形特点是北部为狭长崎岖的喜马拉雅山南侧山地,中部为略成弧形、广阔的恒河,印度河平原,南部是西部略高、东部略低,起伏和缓的德干高原。南亚指位于亚洲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以南及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

南亚的北部是喜马拉雅山,中部有德干高原,沿海的是平原,种植农作物,所以南亚基本上是中间高,两边沿海较低热带季风气候,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喜马拉雅山以南至印度洋的大陆部分被称为“南亚次大陆”。

地势特点:南北高,中部低。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南亚指位于亚洲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以南及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滨阿拉伯海。

南亚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地,平均海拔超出6,000米,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14座。尼泊尔、印度与中国三国间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3米,是世界最高峰。气候、土壤和植被的垂直变化显著。

南亚的历史文化

下面是有关东南亚中古时期的详细: 印度尼西亚公元7世纪开始,印度教和佛教在印度尼西亚传播。8世纪时,爪哇岛上的孟加罗王国成为东南亚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它由《梨俱吠陀》、《沙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四部组成,其中《梨俱吠陀》最古老,成书于公元前1500年—1000年,是吠陀经典的核心,也是印度文化思想的源泉。

南亚次大陆的文明古国,是一个宗教复杂而具有多姿多彩的国家,也是一个充满奇异和神秘的大陆。它有复杂的地形、壮丽的山河、多样的气候,又有迷人的自然景色和动人的风情。

旧石器时代早期,南亚考古文化有两大系统:以索安文化为代表的砍斫器系统和以马德拉斯文化为代表的手斧系统。它们的时代大致为喜马拉雅冰期序列的第二至第三冰期,相当于欧洲的明德—里斯冰期。

人文风俗:南亚地区的人文风俗因为多样性而著称。该地区的文化和宗教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包括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等多种宗教和文化。

世纪以前的南亚中古文化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5世纪印度戏剧出现了伟大剧作家迦梨陀婆所作的《沙恭达罗》等剧作。

为什么南亚又称为南亚次大陆?

1、南亚因喜马拉雅山脉、苏莱曼山脉等高大山体而与亚洲其他地区隔开,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因为他的面积小于大陆,所以被称为南亚次大陆。又因为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南亚的主要大国,也有人称南亚为印巴次大陆或印度次大陆。

2、喜马拉雅山脉以南亚欧大陆的南延部分。因喜马拉雅山脉的阻隔,使其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但面积小于洲,故称次大陆。又称印巴次大陆、印度次大陆。通指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直至印度洋的大陆地区。

3、形成原因 南亚次大陆位于亚洲南部,南亚次大陆曾经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大陆,大约在300万年前(也就是新生代末期),该大陆在漂移的过程中与亚欧大陆相撞,并成了一个大陆。

南亚(南亚次大陆)  第1张